7月19日晚上十一點半,深圳市體育中心的工作間里,激烈討論和鍵盤敲擊聲不絕于耳。
中國女籃對陣日本女籃的半決賽,已經結束了兩個小時左右,面對突如其來的出局,媒體老師們一邊復盤著比賽,一邊著急地產出內容,同時討論還要不要冒著臺風留在深圳,看第二天的銅牌賽和決賽。
有人刷到宮魯鳴指導幾天前「希望日本隊不要像下半場那樣無能」的霸氣言論,把筆記本電腦合上,搖頭苦笑道:
「怎么說不好,非要用無能這個詞嗎?」
日本媒體們則都集中坐在工作間最邊上的一張長桌上,看樣子也是在快馬加鞭地趕內容,想第一時間把喜悅傳回日本。其中有個記者在自己的工作間隙,還會時不時瞟向中國媒體這邊,手邊還放了一碗剛泡好的面。
在半決賽中81-90不敵日本隊之后,中國女籃101-66戰勝韓國隊獲得季軍,以一場大勝結束了這次的女籃亞洲杯征程。
圖源:FIBA
顯然,這樣的成績仍然遠不及預期。就像深圳的臺風,總是在人們剛松口氣時就卷土重來一樣,剛靠年輕人起了些勢頭的中國籃球,終究沒經住大賽的考驗,迎來了沉潛一刻。
陣中12名球員平均身高186厘米,絕大多數球員都有過超過大賽經驗,再加上張子宇的無解尺寸,中國隊的確擁有著亞洲杯級別最具統治力的硬件配置。
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,在去年之前,日本女籃已經連續統治了四屆亞洲杯。因此賽前輿論中展現出的「手拿把掐」,在絕大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種認知錯位,這場失利更談不上是爆冷。
在戰勝新西蘭晉級半決賽之后,日本女籃主教練蓋恩斯便圍繞與中國的對決發出了展望:「中國隊將利用自己的尺寸,我們則會依靠速度和投射,所以就看誰能把對方帶到自己的節奏里。」
言出法隨。通過對于投射的把握程度,以及一整場的快節奏推進,貫徹小快靈特點的日本隊,成功將中國女籃的「優勢」打成了錯位。首次被征召入隊的19歲小將田中心,更是在第一節便以9中8,三分球5中5的表現,獨自貢獻了全隊27分中的21分。
田中心 圖源:FIBA
等中國隊反應過來時,日本全隊已經被田中心帶動了起來,整場比賽,日本隊三分線外34投16中,命中率高達47.1%,比小組賽階段顯著提升。
主教練宮魯鳴賽后坦言,球隊在針對日本隊三分球的防守布置上存在不足,這也是雙塔陣型在面對高機動、外線火力強隊時的天然短板。
除此以外,心理層面的對比也不容忽視。
相較于主場作戰、壓力陡增的中國隊,日本隊顯得更加冷靜和自如,田中心賽后便提到:「教練一直強調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概念,相較于戰術的大幅度調整,心理建設更是我們逆境爆發的關鍵?!?/p>
在田中心首節大爆發之后,后續的防守策略依然偏向輪轉慢、協防遲疑,缺少有針對性的包夾和強度升級,眼睜睜看著日本隊越投越順,信心全開。
反觀中國隊,比賽下半場,張子宇站在籃下連續搶3個前場籃板放籃不進,當這樣的情況在同一節里出現兩次,盡管有犯規尺度的爭議,但明顯球員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。
圖源:微博@中國籃球之隊
加上本場比賽中許多其他球員也有數次沮喪的肢體語言,可以看出,在主場觀眾、出線壓力與日本隊節奏的多重疊加下,年輕球員的心態起伏明顯。作為一支正在經歷「新老交替」的隊伍,中國女籃在關鍵場次中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穩定性,也仍需加強。
而這樣的情況下,局面一旦打不開,投籃不進、回防又慢的問題就會被層層放大,惡性循環。
某種程度上,這場比賽并不只是一場輸球,更是一次系統暴露:中國隊如何在擁有身高優勢的同時,找到與國際潮流同步的節奏?如何在強調內線主導的同時,提升外線效率與空間意識?如何在關鍵比賽中做出果斷、有效的戰術調整?
這些問題,都不是靠一次暫?;蛞淮魏霸捑湍芙鉀Q的。
從4月21日中國女籃在昆明海埂基地集結開始,到亞洲杯開打,僅有不到三個月的備戰期。這支新組建的隊伍,既面臨核心球員李夢、李月汝缺陣的現實,也要快速完成新老交替、明確技戰術體系和核心思路。
年輕球員的加入,讓這支中國女籃擁有了未來可期的潛力,但同時也帶來了經驗與磨合上的不確定性。
盡管通過六場熱身賽與三場小組賽,宮魯鳴在嘗試不同陣容組合與技戰術打法,但除了確認張子宇進攻端的無解以外,如何處理聯防時對于三分投射的覆蓋能力?隊友如何為張子宇創造更好的進攻環境?如何彌補雙塔陣容的機動性?
這些一直是中國女籃沒有完全解決,但在本屆亞洲杯中卻必須要面對的問題。
其次,中國籃球長期存在的外線問題,依然未能有效改善。在世界女籃不斷強調空間與效率的趨勢下,中國隊的三分球仍不夠穩定——一場半決賽和兩場小組賽中的三分命中率分別僅為26.09%、29.6%和19%。
這顯然不是一個集訓周期能夠迅速解決的問題。為了提升投射,中國女籃在昆明集訓期間還啟動了「萬次投籃計劃」,即在4月21日到5月17日的高原訓練中,每名隊員在基礎訓練之外,需額外完成一萬次定點投籃。宮魯鳴指導在銅牌賽后表示,球員們訓練都是用閑余時間完成的,非常刻苦。
意圖明確、執行嚴格,但效果依然有限的話,那大概率就是兩個問題,要么是方法之落后,要么是頑疾之深層。
亞洲杯本身的意義無需贅述。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些,放在2026年世界杯和2028年奧運會,甚至整個中國男女籃的發展上,那么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發現問題的時機。
在這趟征程中,中國女籃所有的戰術構想、執行強度、心理韌性與結構性問題都被放大擺在了臺面上,這固然讓人沮喪,但提供了方向,也必須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被一個一個解決掉。
賽后,中國籃球名宿馬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:「球場上的比分不僅是表現在勝負,而更多的體現是對籃球運動的理解程度......我們的競技運動表面現象是國家隊的成敗,但其實更深層次是體現更多自我的認知和個性的表現?!?/p>
而在氪體看來,這種系統性差距最直接的解決方式,仍藏在「留洋」二字當中。不僅是球員層面,更包括教練、理療師、視頻分析師、甚至管理團隊的多層次出海,要讓盡量多的角色,以盡量多的方式,站到北美、歐洲等國際舞臺上。
中國籃球的長期出路,從來都不是「閉門造車」,而是真正參與到世界級籃球語境中,去適應它,理解它,再反過來回應它。
圖源:微博@中國籃球之隊
當然,我們并不主張盲目照搬歐美模式。擁有張子宇這樣的超級內線,中國女籃未來幾年仍將在內線主導的戰術體系中確立自身風格。但所謂的風格,從來不該是封閉、固化、對抗時代潮流的標簽,而應是基于自身優勢的同時,正視與國際籃球理念的脫節,并逐步去提升。
而現實的問題是,國家隊在國際大賽的周期性備戰,和球員日常職業化路徑之間,始終存在錯位和撕裂。
我們如何讓更多球員在海外職業聯賽中穩定地、持續地參與高水平競爭?如何讓全球化的籃球資源,服務我們球員的成長?在女籃職業化持續蓬勃的今天,我們如何參與其中,并利用這樣的蓬勃去反哺于中國女籃,甚至整個中國籃球生態的成長?
這都是比比賽本身更值得回答的問題。
日本一戰的賽后發布會上,當有記者問起是否還想征戰海外聯賽時,本來冷靜面對失利的韓旭短暫停頓后直接哽咽,并表示自己這兩年留在國內備戰大賽并不后悔,但未來有機會一定會去全力爭取海外聯賽的機會。
這背后既是她身披國家隊戰袍的責任,也是對更高競技水準的執念,但在當下的背景中,這份執念并不總能得到充分回應。
本次亞洲杯,擁有技術特點的的田中心也收獲了許多球迷的關注。在賽后被問到類似的問題時,盡管這位年僅19歲的日本小將表示還沒想過出國打球,但一旁的日本隊主教練蓋恩斯卻表示,早就開始幫她規劃了。
這是一種職業化程度的體現:當一位年輕球員剛冒頭,便有人能夠開始從訓練到發展路徑,為她搭建上升通道。
根據日本籃球媒體Basketball Select記者鈴木向氪體透露:「田中心目前在日本國內的關注度很高,大家都認為他或許能成為女版河村勇輝。日本國家隊已經在和她所在的千葉縣柏市ENEOS太陽花隊合作,一起幫她持續進步,向更高舞臺出發?!?/p>
「但與此同時,我們不會給她太多的壓力,慢慢來?!光從狙a充道。
現代體育背景下,一個球員的成長與發展,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努力和天賦,每一環都需要前瞻、專業、國際化的團隊,去幫助球員打開視野并構建路徑。
類似的理念,在剛剛被開拓者選中的楊瀚森身上就有所體現。
我們在之前便提到過,楊瀚森的參選之路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彩,離不開一套職業化參選體系的接入,以及國內外經紀團隊的給予小楊的規劃。
圖源:開拓者社媒
不僅如此,在剛剛結束的夏季聯賽中,楊瀚森打出了不俗表現,但依然暴露出語言、體能、力量等方面的問題,但由于男籃國家隊即將征戰亞洲杯,他不得不提前離隊歸國。
值得一提的是,剛剛獲得雙向合同的河村勇輝,將不會隨日本隊出征亞洲杯。對于剛跨出關鍵一步的年輕球員們來說,到底什么才是更好的選擇?值得我們思考。
眾所周知,李月汝很早便已經確定缺席本屆亞洲杯,跟隨WNBA達拉斯飛翼征戰常規賽。
不可否認的是,如果李月汝這次亞洲杯回來的話,球隊能力或許會提升,但長期來看,這對她個人能力和職業生涯的發展,卻可能是更有利的決定。
換個角度,為了這種長期的正確,我們或許就必須接受如今球隊能力不夠穩定,最后成績不及預期的可能。
視線回到職業賽場上。
本賽季WNBA全明星周末剛剛落幕,WNBA球員和聯盟之間正處于新一輪集體談判的關鍵時刻,試圖提升薪資上限與商業開發能力,構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職業環境。
國內來看,目前WCBA中年薪超過150萬元人民幣的本土球員至少有十人,這遠超中國球員征戰海外(包括WNBA在內)能拿到的薪資。在這樣的差距面前,選擇回國打球、獲得更高收入與穩定生活,似乎成了大多數中國球員合情合理的決定。
但這種選擇也正在成為她們個人技術停滯的隱性推手。
事實上,WCBA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斷被擺上臺面,越來越多俱樂部通過囤積國手、快速補強陣容,以期在短期內實現成績突破,壓縮了球員發展的空間,也導致了整體的競爭環境畸形。中國女籃主帥宮魯鳴也就曾在一次賽后,用「有點不太好說」來形容WCBA的競技水平。
因此,當世界女子籃球正在邁向職業化的下一個拐點,中國籃球更應在參與其中,與反哺自身之間,建立起一套良性的運轉機制。
國家隊從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,它需要由下而上的正向發展,取決于整個聯賽的結構合理性、球員成長路徑的科學性、以及職業生態的開放度。
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無法提供足夠多元、充滿挑戰的國內環境,無法構建與世界高水平聯賽對接的系統支持,或許就很難持續培育出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,球員與教練都是如此。
唯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,中國女籃的未來,才能不僅僅系于「張子宇」們的出現。
上一篇: 19分7板7助正負值+25!王思雨當選亞洲杯季軍賽最佳球員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360直播網是一個專業的足球直播網站,主要提供高清足球直播,NBA直播,英超直播,體育吧以最全最高清信號讓您暢享五大聯賽,打造最好體育直播吧。
Copyright ? 2022-2025 360直播網. All Rights Reserved. 魯ICP備17008335號-2
網站地圖